Posted on 

再思考:为什么要创作 Newsletter?

本周正好我收到了两封 Newsletter 都提到了有关创作本身的事情,

GeekPlux Lab 提醒我,很多时候我过于关注「线上影响力」了,因为互联网更频繁出现在我们周围,并且总有数据量化它,这种可视化会让我们的大脑觉得线上比线下更重要。但是,「线下影响力」真正影响到别人的概率和转化率会更高,只是没有什么数据来衡量罢了。

首先我认为有影响力的人,不一定是有流量的人。身边有影响力的人,通常是公司里受人尊敬的领导或圈子中一呼百应的朋友,他们不一定写 newsletter,也不一定有微博或 twitter,甚至不发朋友圈,他们的影响力是线下的。
现在很多大 V 鼓励大家建博客、写文章、录 podcast、发 vlog 等来建立影响力,其实都是线上影响力。因为我们身处于线上的时间远大于线下,所以导致我们会认为这些大 V 才叫有影响力。但实际上如果谈“影响到别人行为”的“转化率”,那显然线上比线下要大打折扣。

让我感到亲切的是,他的创作初衷之一,也是交朋友。我每一期收到回信的时候都很开心,有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

回归到我的初衷,想多交朋友,其实就是如何将线上影响力迁移到线下。这也就是为什么通常写 newsletter 的作者收到读者回信会很兴奋,因为这是线上转线下的第一步,也是成为朋友的第一步。因此我把回信率当作衡量我这个 newsletter 影响力的标准。而我从开始写到现在,收到的回信其实很少,所以无疑是很失败的,前途任重道远啊。

因此,坚持自己的兴趣,保持真诚和开放,写 Newsletter 才更有可能从线上影响力转化为线下影响力。当然,无论最终读者能否成为自己的朋友,写作的过程都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不过你也不能为了受众去强行写,我们都知道写作这件事看兴趣、看状态、看水平,有时候强行输出,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在我看来,披露你现在的状态,描写你当下的思考,展望你憧憬的未来,这才是能获取线下影响力的正确途径。

无独有偶,事不过三的作者文浩也指出了创作 Newsletter 的意义在于寻找同路人,换言之,朋友。

那些也在寻找溪流的人,就是同路人,既包括创作者,也包括订阅者。我在 55 期里说,当我在创作的时候,是在表明我的价值观,释放我的身份信号。如果同频的人能接受到这个信号,他们就能迅速找到我。
榜样的意义是启发,陪伴的意义是并肩。

最令我感到有些许「醍醐灌顶」的文浩的这个想法——为自己建立一所学院。这和我在这一期信息、暴饮暴食、数字花园中「为自己建立信息的数字花园」的想法十分相似,但他使用了一个更让人感到宏大复杂和任重道远的字眼:学院。

今年早些时候,我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然后就再也没有从我脑袋里消失了。
这个想法就是,我想给自己建一所事不过三学院。我清楚地知道,自我教育这件事既没法偷懒,也无法逃避。在这条路上,我既是老师,也是学生。
至于这所学院会在什么时候建成,我目前没有答案。
但如石匠的故事所言,可能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神圣的地方,里面供奉着我们所仰望和信仰的神灵。我希望自己敲下的每一个字,都能成为建造大教堂和学院的砖石。

上一期收到的回信中,试行错误作者阿颖给我写的一段话也让我意识到「无意义感」并不一定是 Pure Evil,也有可能是一块看似绊脚石的垫脚石。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觉知越多,这种无意义感会越明显。这么看,也许是件好事,没有想法的人反而是没有这种感觉。有些当下感觉无意义的事情,可能会在 3-5 年后回顾,才慢慢琢磨出其中的意义。感谢你目前在写 Newsletter,我作为读者很喜欢,它对我就有一种陪伴的意义。

很高兴能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同路人,无论你是创作者还是读者,虽然相隔千里、未曾谋面,我们某种程度上的心灵相同和价值共鸣,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少有的、专属于这个时代的浪漫。


本站由 @deskside 使用 Stellar 主题创建。
This site is created with love by @deskside , powered by Hexo theme Stellar.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All articles,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are in CC BY-NC-SA 4.0 license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when reproduced.
由于中国大陆网络政策的限制,部分图片可能无法顺利显示。
Due to the restrictions of Chinese mainland’s network policy, some pictures may not be displayed smooth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