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工具不会帮你解决问题,除非……

我是一个很容易不知不觉地沉迷工具或技术中去的人。

换言之,「工具」很容易与「玩具」混同,因为他们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供可行的路径。

所有的玩具都解决了孩子们或成年人的一些问题。

  •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需要借助实体物品来释放——汽车、乐高、芭比娃娃等等。
  • 成年人们需要游戏来破冰或润滑关系,或用来填补闲暇时光——游戏、扑克、麻将等等。

工具自不必提,它们本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本来工具和玩具之间有着清晰而明显的界限——试问,有多少人会热爱木工、电工、水管工、装修工人的工具?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技术在大众之间的普及,在屏幕上,二者界限愈发模糊,甚至相互交融。App Store 每年上架数万新的软件,各种新兴工具流也在诞生,你总是隔三差五就能看到有趣的新产品的报道。比如,少数派就有一个专栏「近期值得关注的 App」。

我并不是在说新的工具、技术不好,或者关注这些的媒体不好,而是具体到我们每个个体身上,我们往往在没有明确定义问题之前,就先出发去寻找工具了。最终很有可能要么「杀鸡焉用牛刀」,要么「货不对板」。

明确定义问题和需求,应该是我们想寻找工具前必做的一步,否则我们很容易浪费时间。

  • 我遇到了什么样具体的问题?为了解决它,我具体需要什么功能?

比如,我发起的「桌沿对谈」,需要和嘉宾朋友打电话,这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但我需要的功能不仅如此,我还需要「中文语音转文字」「对方不需要下载软件」,如果还能「和我现有的软件流结合」就更好了。那么,相比之下,飞书会议就比 Zoom、腾讯会议、微信语音电话等更适合我。


「工具 ≈ 玩具」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前面我讨论的都是它的弊端,但实际上它也有很多好处。阿颖和我聊完后,在最新一期 Newsletter 中重点关注和思考了「玩的心态」:

把它当成「玩具」来玩,就不会有太多心理负担,甚至有点像小游戏,可以自己享受这个过程。虽然这过程费劲,但上手之后,还会有一点成就感。

《游戏改变世界》中提高,游戏本就在「创造本不存在的问题」和「设立各种各样的障碍」,比如「斗地主」给三个参与者创造了人手 17 张牌,设定了「地主和农民对立」「打出的牌要大于上一家」等各种障碍,打牌才显得如此好玩。

当我们将相同的事情视为「玩」,而不是「学」或「工作」,我们便乐在其中。或许这能够启发我们去开始做一些令自己深感畏惧或焦虑的事情——把它们视为打怪升级吧!


新工具的兴起,从本质上而言是好事。比如众所周知的 Notion、Figma、Airtable等,甚至我们现今早已习以为常的 iPad、Kindle等,在发布之初都是非常新鲜且有创意的工具。

新工具能够打开新市场,创造新需求,但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它们,则是每个人需要自己思考的问题。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泡面伴侣 Kindle」的调侃呢?


本站由 @deskside 使用 Stellar 主题创建。
This site is created with love by @deskside , powered by Hexo theme Stellar.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All articles,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are in CC BY-NC-SA 4.0 license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when reproduced.
由于中国大陆网络政策的限制,部分图片可能无法顺利显示。
Due to the restrictions of Chinese mainland’s network policy, some pictures may not be displayed smooth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