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和我一样,觉得在外面捧着一本书阅读的人非常装逼?
关键是,我时常觉得这「真的装到我了」。因为扪心自问,我自高中起,阅读量就非常有限。因此对于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我觉得真的不错。
过去的我,虽然时常用「爱阅读」标榜自己,但自己内心知道这真的十分苍白,就像是大部分人简历里那些浮夸而空洞的成就一样——每当说出口,自己的良心总会微微颤抖。
今天的我,发现阅读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标签,阅读不过是工具而已——一个非常高效、简单、优惠的工具,一个能以低廉价格获得别人研究数十载甚至一生的经验、知识或技能的工具。
我对阅读看法的转变,来之不速。要讲好这个感悟的故事,时间要回到5年前。
当2020年我试着恢复阅读的习惯以来,我也进入过很多误区。最显著的就是阅读量误区,将「自己读了多少本书」视为一个令人骄傲的资产。
这和我前几天的文章《游玩归来,你已经在构思下一次旅程了吗?分享我关于旅行的23点思考》里讨论过的话题类似:现代社会浮躁的人们总是选取最容易量化的指标,来作为衡量自己成果的依据。旅游中拿去过多少景点打卡作为指标,而阅读中又以书本数量作为指标。
很不幸,彼时的我深陷其中。阅读囫囵吞枣,为了提高阅读量指标,我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翻阅完一本书,兴致勃勃地宣告本书阅读结束,随后将其放进书柜、束之高阁。
年底的时候,我还为此专门做了一张贺年图,庆祝自己的阅读量达到了一年49本。
如此装逼的行为,到了第二年就再也行不通了。因为这样阅读不仅非常疲惫,而且我内心深处知道我其实几乎什么也没记住。
而且从那时起,我就对互联网上各种「一年读书100本」之类的标题祛魅了。这一年的实践告诉我,除非以阅读为业,否则即便自己从年头到年终埋头苦读,也不可能在「认认真真看完一本书」的情况下达到这个数量。
为了阅读量而标榜自己一年内阅读XXX本书,要么是胡诌瞎编,要么是囫囵吞枣。
直到最近几个月,当我终于拥有充足的空间摆放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一张宽阔的书桌——可以摊开书,可以端坐着写字做笔记。我才真的能够静下心来阅读。
而最近当我读的书越来越多之后,我深刻地领悟到:
其实,阅读不是兴趣爱好、不是装逼利器,阅读原来不过是寻找答案的工具而已!
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好奇的问题的答案,搜寻到的答案一开始或许不完美,但在寻寻觅觅的过程,一定会日臻完善。
正是因此,我似乎从未相信过书单推荐这回事。即便是我很喜欢的创作者,我似乎也未点开过她的书单视频。
我不太相信人能从别人的书单中获得什么启发,至少我看过这么多年的豆瓣年度书单,因此而种草的书几乎没有。原因很简单,那是「别人的」书单,不是「自己的」书单。
我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书的方法很简单:
我对某事好奇,我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获得某些答案 → 我主动搜索相关的资料,某本书是相关领域的杰出作品 → 我决定读读这本书
当然,找到好书也可能是意外:
我对某事好奇,我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获得某些答案 → 我无意中了解到某本书是相关领域的杰出作品 → 我决定读读这本书
很多书并不一定值得我们读完,寻找的过程也是试错的过程。如果一本书,自己实在读不下去,那不妨大胆放弃吧。
发现新的书,也可能是因为对于某个作者的青睐:
我非常喜欢作者写过的某本书 → 我决定再读读作者写的其他书
比如,当我读完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之后,我被深深震撼到了。我本以为我很喜欢的刘慈欣《三体》已经十分巅峰,没想到57年前的科幻作品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
于是,我紧接着去图书馆借来了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四部曲》的其余作品。
因此,阅读就像是飞机、高铁、汽车一样,不过是接近我们目的地的工具而已。只不过相比获取知识的其他方式,比如考证、听课、上大学,阅读的时间性价比、金钱性价比显然是最高的。同时,阅读也是最系统、最高效的路径。
当然,别忘了,阅读作为一种消遣工具也很棒!
我至今记得当我看《我们为什么要睡觉》(Why we sleep)时,对作者一句俏皮而又快乐的话印象深刻:
如果你在阅读本书时觉得昏昏欲睡,或者真的睡着了,我不会像大多数作家那样感到沮丧。事实上,正因为本书的主题和内容是睡眠,我会积极鼓励你的这种行为。当你明白了我所了解的睡眠与记忆之间的关系后,睡着了将是对我最好的赞赏,这恰好说明你作为读者,无法抗拒强化、记忆我传递给你的信息的冲动。所以,请在阅读这本书时,自由地进入和离开你的意识。我绝对不会感到不快。相反,我会很高兴的。
我曾经觉得「阅读」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似乎纯洁美好不容亵渎。但是,在读完这段话之后,这种莫名的自高自大似乎悄悄地被击溃了。
阅读只不过是工具而已,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目的。把阅读作为提升认知或知识的工具,很好。把它作为睡前读物,作为手机的替代品,作为消遣的方法,同样也很好啊!
诚然,工具是有价格的,我发现很多人会对「花钱买书」这件事有很大的抗拒,觉得「书好贵啊」。于是,很多人想读某本书的时候,便会网上搜索各种盗版电子书资源。
这是我觉得非常荒谬的一点,下一篇文章,让我们来聊聊买书这件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