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格行为模型》:成长的关键不是自我鞭策,而是正确的方法
从小到大,我们都经常用自我批评来鞭策自己向前,我们会责问自己的内心、拷问自己的动机、提醒自己的心愿——尤其是我们遭受挫折或失败之后。
这样的心态和方法自然也能帮助我们成长,但是却总是让我们处在一种如履薄冰的心理状态,非常担心犯错,非常担心失败,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通过快速试错而不断成长的机会。
之前和阿颖的桌沿对谈中,阿颖强烈推荐了《福格行为模型》,而我则向他推荐了《掌控习惯》。我们俩都觉得很有意思:因为这两本书都是有关建立习惯的方法论。
前不久我买了并读完了,虽然是一本很厚的书,书名看起来也很学术很吓人,但由于排版很宽松,实际内容并不多;加上案例很多、笔风轻快,读起来也十分轻松。
我当时读了几章后,向对象介绍了书中的观点。随后我询问他「有什么让你感到意外的吗?」
他说:「不要自我批评,因为人们在感觉良好的状态下改变,效果最佳」。
《福格行为模型》和《掌控习惯》比较大的差异就在此——前者非常强调对每一次微小进步的庆祝。我们总是对自己很严苛: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不值得鼓励,因为这不算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每一次微小的失误或失败都让我们陷入自我批评,因为这不应该……
《福格行为模型》将这种思维反过来了,鼓励我们及时庆祝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哪怕只是在每天完成一个习惯之后,捏紧拳头说一声「耶」,也会让我们逐渐喜欢上这种习惯。
如果要细分两本书的差异,我会说《福格行为模型》更具有实操性,而《掌控习惯》更偏向完整的方法论介绍。当然,我认为两本书都非常棒,推荐给各位读者朋友。
最后,再分享书中的两个黄金原则:
改变会带来改变。
改变要从人们想改变之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