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感受,而非透过屏幕
最近,我发现自己常常通过屏幕去感受事物——照片、视频、文字……
在这家饭店吃饭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用手机看下一餐吃什么了,于是这一餐便吃得狼吞虎咽。在这个景点浏览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用手机看下一站去哪里了,于是这一段便逛得索然无味。在这个娱乐项目游玩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用手机看下一次要去哪玩了,于是这一次便玩得兴致阑珊。
须知晓,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推荐」,基本上都经过异彩纷呈的调色,经过精心琢磨的剪辑,经过勾人胃口的介绍。
于是,我们被各式各样的美食、景点、娱乐吸引,我们拿着手机跑到目的地,却发现自己很难沉浸其中,反而又拿起手机,去搜索下一个目的地——我们不停地在通过屏幕感受这个世界,不停地往下一站奔赴,却没有认真欣赏沿途景色。
从生理学角度讲,当我们获得奖励时,大脑中激活的奖励系统,与我们期待奖励时激活的系统是同一个。因此,我们会觉得「憧憬即将到来的假期」比「度假本身」更令人激动。
科学家称之为“渴求”和“喜欢”之间的区别。你的大脑有更多的神经回路被分配给渴求奖励,而不是喜欢它们。大脑中的渴求中心所占份额很大,相比之下,大脑的喜欢中心要小得多。它们通常被称为“享乐热点”,像微小的岛屿一样分散在整个大脑中。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在出现渴求时,伏隔核100%被激活。相比之下,当喜欢出现时,相应结构仅有10%被激活。*
即便生理结构如此,我们也不必被自己所局限。人类的生理构造,是为了尽可能保障人类能在大自然中存活。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时间太仓促,尚不足以扭转人类的进化方向。
不过,正是因为万年前我们的前辈能够克服人类的本能,我们才能一步一步走进现代社会。「反本能」的事情,往往更能帮助我们成长。
不仅如此,能否满足于当下,是我们能否觉知自己内心平静的一个重要参考。如果我们总是更期待「下一站」,我们又怎么能说自己喜欢这趟旅途呢?
下一次,在期待已久的餐厅就餐时,在奔波抵达的景点浏览时,在把手机放进包里,和家人、朋友一起好好聊天、好好感受、好好享乐。
下一站的事情,就等这一站的浏览彻底结束后再做考虑吧。相信我,时间绝对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