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打破日记吧!
你还记得初高中那段时间的小心思吗?
那些对喜欢的人小心翼翼的关注,害怕被同学孤立或讨厌的忧心,害怕自己进步得太慢的焦虑……所有的小心思都在身体里翻涌,在夜色下辗转,在阳光下焦灼。作为学生,我们大多会选择一种成本最低的方式,将这些心绪排解——写日记。
或许,只有当偶尔打开装满了初高中旧物的盒子时,我们才会意识到初高中时的自己每天有多少心绪在涌动。于我而言,我有好几个大开本的本子都被写满了,那些细碎、隐秘又青涩的想法就这么被沉淀下来。彼时的我,大部分的心思都不敢付诸实践,更不敢与人言说,但总归需要一个出口将其宣泄。
无独有偶,现在B站有一类视频很多博主都在做,那就是「翻阅当年的同学录/日记」。一方面,和小时候的自己相比,绝大多数人都成长了很多,当年的那些烦恼大多已付笑谈,岁月给人带来的变化让人着迷。
另一方面,人类是记忆的生物。似乎当年龄迈过 20 的坎后,我们都开始喜欢「追忆当年」了。每次朋友聚会总是会聊到往事,而每次聊到又都会让大家开怀一笑。
当日记不再是日记
我妈时常鼓励我多写日记,因为「不写下来就会忘了」。长期以来,我对日记的态度也大致如此。
在写日记这件事上,我并没能长期坚持,但也并非半途而废,要找一个词来形容,那或许就是「间歇性写日记」吧!
我总是隔一段时间就会对写日记热情高涨,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写日记,但是在保持记录一段时间后又会消沉下去,接着又进入下一次循环。
究其原因,我想,这或许是我对「日记」的刻板印象在作祟。
我总认为写日记就像写流水账,要尽量事无巨细地将自己从早到晚的活动都追踪到位。可想而知,纯粹的流水账十分耗时,一天的流水账至少得写20分钟;不仅如此,流水账写起来很无聊、读起来更无聊,甚至还不如小学生日记有意思,写完之后,大多数人再也不会翻开。
因此,如果只是为了「记住事情」,流水账日记未免显得有些无用功了。日记必须是对今天的追踪记录吗?
除了写日记之外,我还是一个狂热的记录爱好者。我喜欢追踪和记录很多东西:睡眠状况、财务流水、健身内容、看过的书、观过的影、和对象的日常、情绪变化、小成就、便便情况。总之,只要我感兴趣,我就会试着将其记录下来。
随着记录的内容、种类变多,我逐渐发现「日记」只是记录自己的一种方式,或许和发朋友圈、微博、即刻、flomo、视频 vlog 等类似,只是形式不同,但更有隐私。
换言之,我们没有必要「将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试着打破固有认知,日记不必只有一种形式,它为什么不可以是多种形式的集合呢?
打破传统日记的限制
在我的理解中,传统日记大概会有如下特征:一天一篇、流水化记录、每天挑固定时间写……
如此,传统日记很难不显得呆板、费时又无趣。想要打破传统日记,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记录日记。这实际上便是要求自己想清楚:我希望通过「写日记」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因此,如果你能从纯粹的记录中获得乐趣,那么即使你写完后再也不打开日记本,也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写日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不是吗?
根据自己的需求,我们便可以将传统日记打破成任意「形状」。自己想要记录什么,就将记录的内容视为「今天的日记」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小桌子是一位健身爱好者,他有个专门的本子对健身进行记录,而且他每天都会拍下自己的三餐发朋友圈,他每天还会在给对象发消息,告诉他自己今天做了什么。那么,我们不妨就把小桌子的日记看成「健身记录本+餐饮记录朋友圈+聊天记录里的行程动态」。小桌子不必再专门在晚上腾出时间来写日记,任何一天他想要回溯自己的生活,他只需要在这三者中检索一番,便能还原个八九不离十。
到此为止,这篇文章的使命似乎已经完成了。
但是,关于「如何写日记」或者说「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我还有想要分享的经验。记录是用图文音视频的方式,将我们的生活固定下来的过程。
我现在大概会有如下三种日记。每一种都允许碎片化的记录,当你想写的时候就可以动动手指,不用等到深夜身心俱疲只想睡觉的时候才动笔。而且我相信这三种日记形式会对你很有帮助。
情绪日记:观察自己
生而为人,「情绪」是我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积极情绪,我们总是趋之若鹜。但对于消极情绪,我们似乎总试图压制和否定它们。
如果对心理学有一些了解,我们便会知道,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情绪,我们都应该直面它、顺其流动,不应该压制在心底。否则久而久之,情绪的积压便会以更强的合力引爆出更大的问题。
面对情绪,将自己视为「一个忠实的观察者」或许是很好的选择。像旁观者一样客观、冷静地观察自己的情绪起伏,并记住一定不要对自己做出评价,诸如「我情绪这么糟糕,真的好差劲」这样的想法只会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在成长的关键不是自我鞭策,而是正确的方法中,我分享了《福格行为模型》中一句「反常识」的话,却让我感到醍醐灌顶:
不要自我批评,因为人们在感觉良好的状态下改变,效果最佳。
如果你对这样做的效果表示质疑,我想说「记录本身即是抵抗」,对情绪的记录本身就是舒缓情绪的过程。
如果你有更深层次的质疑,比如「我为什么要花时间关注自己的情绪」。我想,无论你如何否定,情绪都是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的因素,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影响着一个人处事的水平,而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决定着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好情绪。
实话说,我自己就不是一个能够很好地控制情绪的人。这并不是说我常常会在别人面前失控(如暴怒、大哭等),而是说,我很容易让情绪影响到自己行为和心态。一旦情绪走低,我的所有行动都会陷入瘫痪,但又不是一种休息或放松,这种心理瘫痪的状态反而比正常的学习工作还要疲累。
值得一提的是,控制情绪不等于压制情绪。正如控制体重不等于疯狂减重一样,我们的目标是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那么,既然要做一个忠实的观察者,最好的方式或许就是记录情绪日记了:把一天内的情绪的起起落落都如实记录下来。
现在有很多 App 也会关注情绪问题,但大多都只以天为单位关注。例如,这类 App 往往通过一个月历图,展示一个月每一天的单个情绪。这便带来了一个问题:到了晚上,我不知道应该为今天选择哪一种情绪。
因为,随着遇到的事情不同,我一天内可能会经历「平静、焦虑、喜悦、悲伤、愤怒」等情绪中的不止一个情绪,像是波浪起伏、有高有低。如果要我选择唯一的情绪作为今天的象征,那我应该选波峰还是波谷呢?因此,我会觉得这种记录方式违背了「忠实记录情绪」的原则。
事实上,你根本不需要 App。仅仅一个方格本或横线本就足够了。
我目前暂时将自己的情绪分为平静、焦虑、喜悦、悲伤、愤怒,你可以用英文首字母 P、J、H、S、A 来代表各个情绪。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自己容易出现什么样的情绪。
在本子每一页的每一根横栏上,先写下日期,再用 5 个格子区分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每天根据情绪填入对应时间段就好啦。
你还可以做出更多 DIY 或更有创意的设计。比如,我拿了 5 根彩色铅笔,用颜色涂满对应格子,这样既直观美观,又简洁简单。
积极日记
在治愈系美剧《我们这一天》中,有一次,爸爸 Jack 独自带着三个熊孩子出门逛街。但是,中午看电影的时候,老大趁爸爸睡着,偷偷溜出去闲逛、走丢了。爸爸带着剩下的两个孩子慌慌张张找了好久。所幸,妈妈 Rebecca 提前在孩子鞋舌处留了电话号码,很快就在警察局将老大带回了家。
Jack 和 Rebecca 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家。虽然到家了,但三个孩子都因为走丢事件,感到慌张和不安。Jack 自责不已,深感自己毁了孩子的一天。Rebecca 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告诉他「只要孩子们还没上床睡觉,今天就没有结束,你依然可以改变孩子们对今天的看法」。
于是,晚上的时候,Jack 发明了新的家庭游戏,成功逗孩子们开心,最后孩子们上床时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白天的恐慌已被夜晚的美好所稀释。
孩子们如此,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亦然。
我在上一期我和好朋友的聊天:童年的伤痛像一根掰不断的倒刺中,讨论到我在某些事情上偏悲观态度,这会大幅影响「专注当下」的能力,进而让我难以「享受当下」。
比如,如果我和朋友出门游玩一天,我早上出发时的热情与喜悦,到了下午往往就会变成对「快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的忧伤。随后的时间里,我很有可能沉浸在类似的想法里,始终像是「身处众人间,心游离在外」。
我希望自己能以更积极的态度专注每一天的生活,不要总是试图分析意义。因此,我开始写一种新的日记「积极日记」。
每天晚上,洗澡前或临睡前,我要写下至少三件今天发生的让我感到愉悦、感恩或开心的事情,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可以。哪怕只是朋友陪我一起聊天,哪怕只是今天的天空很湛蓝,只要能让自己感到积极情绪,就值得记录。
在形式上,这或许最接近传统日记。但区别在于:我只允许自己关注遇到的让自己感觉不错的事件,将注意力放到事物的积极一面。而且形式更轻量,不用繁琐重述,只需要简单列明就好了。
积极日记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如果能长期坚持下来,应该会引导我以更积极的视角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并且享受生活中哪怕最微小的乐趣。
碎片记录:聊天记录、照片、动态
如前所述,既然「日记」的定义被打破了,那我们也不必拘泥于「日记必须成文」的想法了。
互联网的发展让沟通变得简便,因此也更频繁。以我和我的对象为例,我们一天中绝大多数行程和动态,都会通过微信告知对方。因此,如果我们俩想不起来某一天做了什么,往往翻一翻聊天记录就能得到答案。
因此,聊天记录本质上就是一种日记。虽然相比起以前的流水账日记而言,查找起来没那么方便,但这也免去了我们写日记的功夫,不是吗?
同理,技术发展让照片也变得更加好用。
我很喜欢 iPhone 相簿的桌面小组件,系统每天都会为我选择一些照片陈列上来,每每看到都会有小惊喜的感觉。
在 iPhone 相簿里,「回忆」和「精选照片」也很棒,会按照地点、时间或人物来为我整理照片,还会直接生成带有配乐的小视频,让分享变得很简单。
最重要的是,照片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幅画面。在照片详情页,你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照片拍摄的精确时间和地点,而这一切都是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发生的。如此种种,不都是日记吗?
当然,即使有了如上种种,我的倾诉欲(分享欲、表达欲)依然还有一部分:零零碎碎的小思绪。这些可能是吐槽别人,可能是暗恋猜想,还可能是一些不容易被接受的想法……
「社死现场:被熟人发现了我的微博」是一个之前热度很高的话题,正是因为很多人会把自己不愿告诉别人但又需要有宣泄口的小心思记录在微博。一旦被熟人发现,必然像是被「扒了内裤」一样羞耻和尴尬。在少数派,甚至有极客会自建一个微博,专门用来记录自己的碎碎念。
我自己使用 flomo 来承载这部分作用。一方面,flomo 的设计十分接近微博或朋友圈,无论是界面还是云同步,用起来都很有感觉;另一方面,flomo 免费用户的纯文字存储无限量,让人不必担心资费的问题。
你不一定要选择 flomo。我曾经跟我的朋友推荐过,但是她依然选择微博,因为她仍然希望自己发的内容能被陌生人看到或有一定的公开曝光。如果你也如此,那任何你喜爱的社交平台都可以成为你的「日记本」。
让自己重新爱上日记
将传统的流水账日记打破,分成多种不同的日记形式。不再一昧追求统一,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日记,让记录发挥出更多元、更深入、更长久的效果。
我想,这样子的话,或许能让我自己、也能让你重新爱上记录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