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的15条思考辑录
这是「桌沿奇思」Newsletter 第 3 期,这次依旧是一期特刊,为你带来我2021年的15条年终思考。
临近2022年的时候,我其实很纠结要不要写2021年的年终总结。我一方面觉得年终总结常常形式大于实质,一方面觉得2021年过得乏善可陈、无甚可说。我很担心折腾几天搞出来的成果会不会只是纯粹的浪费时间。
但是有两种思想一直在鼓励我。
第一,写年终总结是为了让未来的自己变得更好。过去已不可变局,那就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让未来做得更好一些吧。
第二,量变引起质量。要知道,不是一定得存在着「关键转变」,人才能进步。我们只是还在潜能积蓄期而已。如果某一年过得平淡或简单,说明这一年我们正在积蓄力量、沉淀自我。
我去年的年终总结,更像是一场秀,用图表化的形式展现一些数据。这样的方式很好看,却不深入。我认为,要深入发现和分析自己这一年过得如何、有什么经验可参考,还得是一篇长文。
于是,2021年末的时候,我给自己写了一篇长达11042字的回顾信。鉴于内容过长,我只节选了其中的部分,并重新梳理,整理出了3个对2022年的期待:
- 更自信
- 更理智
- 更勇敢
光有期待亦不足,还得有具体的方法。因此,每个期待下,我根据自己2021年的经历分别总结了5点「对过去的思考」和「未来可采纳的方法」,共计15点思考与你分享。
虽然我已经努力精简了,但全文仍达到了7000字出头。为免遗忘,建议你先收藏本邮件。
以下为正文。
更自信
我所希望的更自信,是对自己的能力、经验和性格有信心,不因任何事而骄傲自满或妄自菲薄。
更自信:请抬头挺胸
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很能帮助人提升自信的动作是「抬头挺胸」。无论是走路还是坐着的时候,昂首、挺胸都是能给人带来很强的自信感的动作,这或许就是一种生理影响心理的现象吧。
一方面,长时间的久坐很容易让人佝偻腰背、腹部突出,让人看起来萎靡不振。
另一方面,是否抬头走路也与我们当下的自信程度有关系。有一段时间,当我非常失意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是低着头走路的——在心中的自我评价体系里,我仿佛连抬头走路都成为了错误。
一旦我们主动选择抬头挺胸,一方面,我们能够感知到身体僵硬,便更有可能做拉伸放松身体;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感觉到随着自己的身体形态变得更好,心理也能感觉到自信起来了。
因此,2022年,请凡事挺胸抬头。首先改变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理也会响应身体并随之变化。
更自信:我值得
这一点感悟来源于我在腾讯文档《临时哭泣点》中看到有人强烈推荐的一段TED演讲《脆弱的力量》,推荐你也看一遍。
主讲人从事的相关研究表明,感到幸福的人与很难感到幸福的人的唯一变量就是,前者坚定地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和值得拥有归属感。
换言之,你相信你值得,你便会拥有。反之,你不相信你值得,你就不会拥有。听起来是一个很玄学、很主观的标准,可是这很有可能就是真的(毕竟人家也进行了深度调查和研究)。
2022年,请坚定地告诉自己:我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明天,相信自己能够逐渐变得强大。
更自信:万事初学者,保持谦逊
「自信」的反义词是什么?
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卑」,这个不错。但「自负」也同样是自信的反义词,毕竟自负本质上也是一种自卑。
在某些方面,我很容易自负。比如,我总是高估自己掌握某样事物的速度和程度。这种自负严重干扰了我进行人生选择,看不清自己的位置,看不清自己的能力,我便很容易掉入自己给自己挖的坑中。
2022年,我希望自己凡事保持初学者态度,保持谦逊。在未开始之前,合理评估自己现在的位置,考察自己达到某一水平需要学习什么、需要多久、需要什么资源。
同时,要注意,初学者不是卑微者,没有必要因为知识的暂时匮乏而贬低自己——大不了学和练,不就会了?
更自信:与小时候的自己对话
正所谓自负是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自信不足的人。
这种不够自信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
- 容貌不自信:不喜欢照镜子,觉得自己很丑。
- 体型不自信:总是觉得自己身材胖,害怕被人嘲笑。
- 能力不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强。
我的内心深处总是会有一种声音在告诉我:我不行,我不够,我不会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这种声音在很多时候限制着我自己的成长,甚至让我倒退。
现在仔细剖析起来,这根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我害怕被人发现自己不和睦的家庭情况,害怕被他人评价自己的小胖墩身材,害怕被人讨厌和否定。
这种害怕一直被延续到了今天,导致我在做任何可能面临他人评价的时候(尤其是当评价者与我完全不认识的时候),我都充满了焦虑和担心,进而逃避并拖延。
童年是塑造人一生的关键时期,这意味着原生家庭的影响几乎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最近,有本新书叫《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我还未看,但我认为这本书的书名起的很妙。
如果要推荐一本类似的心理学的书,我推荐我看过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书中至关重要的观点是:无论童年如何,无论我们现在如何,无论父母如何,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摆脱童年负面经历的影响。
2022年,我希望自己能够面对自己内心的小男孩,能够告诉他,其实那个时候的自己已经很不错了,不用担心那么多。我希望自己能够一步一步走出困住自己思维的困境。
我甚至在我的flomo中专门建了一个新的子标签「#随想/与小时候的我对话」,让我能够随时随地和那个胆小的、无助的、童年的自己对话。
更自信:以平和心态面对厉害的人
在卸载微博、关闭朋友圈之后,我总是以为自己不会受到社交平台的影响。
但是,我忽略了这只是在技术层面的保障,却没能在思想层面巩固我的精神防线。于我而言,每天依然会有大量让自己产生比较和落差的信息涌入。比如,即刻、新闻、亲朋闲聊等等。当我发现身边有各种厉害的人、好看的人、命好的人的时候,很难不陷入嫉妒、羡慕、自卑情绪中。
但是,冷静下来,我会认识到:
- 首先,真假难辨。无论是文字、照片还是视频,都有可能被夸大或造假。更何况有些信息来源于多方的转述、编辑或修改,可信度大幅下降。与此共生的是「诠释角度不同」,比如一个自由职业者,在长辈眼里可能是「无业游民、工作不稳定」,在年轻人眼里便可能是「勇敢、自由、追求自我」,每种说法都对,只是诠释角度不同罢了。
- 其次,就算是真的,也可能存在着幸存者偏差。流入我们耳朵的可能是真正做得好的人,但是其实他们只占这个社会的少数,因为只有他们在分享或他们的故事在流传——我们只看得到他们,而看不到其他不那么好的人罢了。
- 最后,拼图效应(这是我自己起的名字🤭)。当我们听到甲在A方面做得好,乙在B方面做得好,丁在C方面做得好之后,我们会不自觉地将他们的优点聚合在一起,拿「甲A+乙B+丁C」和自己做对比。可是,没有人能面面俱到,我们很容易在这种「每个方面都与最好的人相比」之中,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
显然,现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有做得好的便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互联网模糊了这个界限。
2022年,我希望自己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厉害的人、好看的人、命好的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命题和挑战,过好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更理智
我所希望的更理智,是能明辨是非,能合理判断自己的能力,规划和执行好自己的时间。
更理智:有学历,也得努力
不知道从何而来,我有一种「考上好大学后就不太需要努力」的认知,这种认知已经在我的脑海里存在了很久很久。这种想法让我觉得,凭借我已有的学历,只需要找到一个正常工作,正常上班,不需要太努力,人生就是这样了。
如果我对自己生命的要求,仅仅是活得还行。我相信,我的学历应该是够用了。但是,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按部就班、循序至终的,我有自己的追求,我有很多想法想要实现。
因此,学历只能提供一个更好的起点和人脉圈。如果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理想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那我就必须在相应领域付诸努力。除了我自己以外,不会再有人能够真切地帮到我自己。
更理智:不怨过往,相信所学
最近,我有一些陷入了文科无用论。我有点懊悔于在大学中选择了偏文科的学科。我现在才觉得原来编程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很能帮到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的。
如果要我形容文理工的关系,我会这样表述:文科为人打下思想和文化的地基,理科构建宇宙和科学的认知,而工科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各式各样的高楼。
从这个角度上讲,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三大类学科上有一定深度的认知,否则很难在漫漫的人生路上获得平和的成功,即在比较平静、低焦虑的状态下取得自己理想中的成功。
当然,总有人会在不同领域深耕,不同领域也需要有很多人来深耕。虽然这三者在我看来同等重要,但每个人都必然要有所取舍。对剩余的其他领域可以保持一定量的了解,但最终还是要选定一个细分方向深耕。
所学皆塑人,所历定留痕。不要懊悔于自己的过去,既成过往,便无可改变。即使所学术业未达到自己理想的用途,我也不必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一方面要相信自己所经历的总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帮到自己;另一方面,也要勤加思考,如何将过往所学加以利用?
更理智:从健身开始,追求无限进步
我从小到大都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欢半途而废。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坏毛病。
我再往深处仔细分析一下自己,导致半途而废的原因之一,是我太容易自满于取得的小小成就了。而这种自满,严重阻碍了我更大的进步。
从2020年初开始算起,我坚持健身、控制饮食,年底返校的时候,我比之前要瘦了很多(我之前体型偏胖)。我在疫情期间成功减下来的事实,让身边同学十分惊讶和佩服。
可惜,这并没有成为激励我继续前进的动力源泉,反而让我变得骄傲起来。我开始自满于自己在身形上所取得的成就,也同样自满于自己小小的健身经验和知识积累。我开始懈怠,过于满足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小进步。
随着时间推移,由于怠于健身、饮食无控制、作息不够规律,我发现自己的身材已经逐步退回到了一年之前。
现在的我反思之前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其实并没有自己当时想象中的那么厉害。我当时也仅仅是瘦了下来,距离理想中的「六块腹肌」形体还有很远。不仅如此,我的健身经验、知识其实非常地浅薄,我只是翻阅了几本健身书籍,缺乏实践锻炼,也没有认真钻研。人家健身7、8年,至今仍然在不断学习,不断健身,不断试验,我又有什么资格停下脚步呢?
具体到健身这件事上,首先,如前所述,不要埋怨过去,即使过去有所懈怠,没关系,朝前看。过去的挫折并不是没有用,它教会了我一个重要的道理——无限进步。
2022年的健身,我希望自己坚持健身,定期、定量并做好记录。反复实践,在试错中进步。适合每个人的健身方式都不同。
当然,健身如此,其他领域亦然,学无止境是每个学科的必然。长久地坚持学习、无限进步,才是应有之义。
更理智:既要泛读,也要精读
2020年,我的阅读量达到了44本书。2021年,我的阅读量大约为30本。基本上都是认真通读一遍的书,以非虚构作品为主,其中又以社会科学类为主,即认知学、心理学、健身研究等。
数据看起来还行,但我深知,读了多少本书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我尤其厌恶那些说自己「一年阅读100本」的人。书读得再多,不精则无用。同理,知识储备再多,不懂得如何运用的话,也没有什么意义。
一方面,数据并不代表一切;另一方面,如果不给自己设定一些阅读目标,好像又会动力不足。过去两年,为了督促自己阅读,我阅读多少本书作为我的阅读KPI,导致我沉迷「快点读完这一本书,以便我快点读完下一本书」,而忽略了要去将一本书的内容进行梳理,进行辨析,进行考量。这样的目标其实不尽合理。
并且,很多时候,我沿袭着从小到大在学校中被教授的通读习惯,不加选择地从头读到尾,很少去运用跳读、速读或主题阅读的技巧。通读不是错,只是不是所有人读所有书都适用。有些书,我们只需要读与我们紧密相关的部分就好了。否则,于我们自己而言,就是一种时间和精力浪费。
在写作此文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既然「阅读量」作为单一目标不足,那就拆分为「精读」和「泛读」两个目标就好了!
2022年,取消使用阅读书目作为单一目标,而改用精读和泛读两个目标。
- 精读,指至少通读两遍的书籍。可以从过往已读过的任何书籍中选择。2022年目标暂定为10本,精读书籍需购买纸质版进行阅读。
- 泛读,指通读一遍、跳读或速读的书籍。2022年泛读目标暂定为30本,用以保障自己的阅读量比较大、阅读范围比较广,泛读书籍可以是电子版或纸质版,可以是借阅或购买的书籍。
同时,加强一边阅读、一边笔记、一边思考的能力。有些时候,阅读完整本书后我已经不记得最开始讲了什么了。这种时候,自己做的笔记就会比较重要。
最后,无实践,不阅读。阅读的过程就应该思考如何将书中或文中的学识运用到生活、学习、工作中,即理论联系实际,并做好记录。
更理智:陪伴家人
自从上大学后,我更少地与父母沟通。或者说,我几乎不和父母沟通了。我不再去和我妈分享我经历的事情,我开始忽视亲情(尤其是父母)在每个人生命中的不可或缺性,我似乎在通过「不与他们沟通」来摆脱他们对我的影响。
但是,我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离开他们的影响——既包含正面的帮助,也包含负面的干涉。无论是经济独立性,还是思想独立性,我都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认识到这一点,其实让我很沮丧。
当然,无论有多么独立,我们在有生之年都不可能、不应该斩断和父母的连结。血缘关系是一种独特而深远的影响,更遑论父母还是陪我们长大的人,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付出过很多心血的人,是我们应该有所回报和感恩的人。
2022年,多陪伴家人,尤其是我的老妈。
更勇敢
我所希望的更勇敢,是有去尝试、去试错、甚至去失败的勇气。
更勇敢:用文字向外界表达自我
2021年的写作量堪称惨淡,和2020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硬要找一个原因,可以说是毕业时找工作的焦虑和不自信让我不敢向外输出和表达。
现在想来,当时大可不必这样子,如果当时的我坚持写作,说不定能收获内心平静,或者能遇到更多相同境遇的人一起排忧解难。
其实,我一直很畏惧向外输出表达,无论是写作还是视频形式,这其实都反映了我的一些内心想法:害怕被评价,害怕被否认现在的能力,害怕被否认未来。因此,即使我从小到大都标榜自己喜欢写作、擅长写作,在从初中到大二的这段时间里,我也很少写作。
这段时间,我也在重新思考何为写作、为何写作。
一方面,「记录即是抵抗」。记录本身就能缓解我的一部分焦虑,释放一部分旺盛的表达欲。记录下来的内容不必公开,存在自己的私域空间就好。这些内容可能是零星的,也可能是长篇的。
另一方面,「用写作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种写作,因为是用来积累读者和人脉的,因此天然就是要对外公开的。对外写作同样可能是零星或长篇的,也因此要考虑不同平台分发的问题。我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在私域平台(即公众号)自嗨太久了,而没有在公域平台引流或扩大应影响力。
2022年,我希望自己别害怕,尽管写,坚持写。更多地磨炼文字表达,文章不要只写一次,要多修改。今年的目标是全平台共计20万字的写作。
更勇敢:开始认真拍视频
拍视频一直都是一件我拥有很高期待、但却偏偏很久我都没有付诸实践的事情。
从拍视频这件事,就能映射我是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重要目标或高期待值目标的:因为期待值过高,我害怕失败,因此我宁愿不开始。因为不开始,我就不会失败——当然也不会成功,陷入一个死循环中。
我很希望能从拍视频这件事中,得到很高的回报。比如赚钱,扩大影响力,认识厉害的人等。我兀自给它赋予了很强的期待值,无形中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因为我害怕我在这件事上的失败或一事无成,会让我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紧接着,我发现我对「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定义很模糊和摇摆。我做一些纯粹娱乐的事打发时间或逃避任务,虽然也是在浪费时间,却似乎不会被我定义为浪费精力。
相反,如果我做一些可能会有产出、要公开给他人的内容,我反而会因为担心失败而不去做它。因为,如果失败了,我内心会将之前付出的全部都定义为「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为了避免全部的付出被浪费,我在潜意识里会选择不付出。当然,这种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还有一方面原因,便是我的完美主义。我总觉得自己必须「一出道就完美」,这自然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没有人能在一开始就做得很好,都是逐步精进和改善的。
前述种种想法,汇聚成行动就是:畏缩着不愿意尝试。这直接、间接地让我错过了公众号和B站视频的风口。当然,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无论何时,现在就开始做,也比观望着不做要好得多。
2022年,我希望我开始拍摄、剪辑、发布有趣、有用的视频。逐步精进就好了,一定不要想着一步到位做好,但求慢慢进步吧。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更勇敢:勇于承担经济责任
不得不承认,能赚多少钱是一种客观指标,是这个社会评价人最简单也最粗暴的一种手段。
不知为何,我的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赚不了什么大钱。但我的主意识里又觉得,赚大钱并不没有那么重要。但在毕业后,自己愈发认识到金钱在现代社会能起到很多、很大的作用,我就开始疯狂地焦虑起来了。
潜意识里对自己赚钱能力的否定,和觉得自己必须赚很多钱的压力,两个相互冲突的思想在我脑袋里不停地对冲,让我痛苦万分。
另一种焦虑,来自于高学历带来的高期待值。潜意识里,我会将高学历与高薪划等号。但是,所谓的高薪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它是模糊的,会随着地位和年龄而逐渐水涨船高,也因此是让人感到疑惑和焦虑的。
但是,要知道,是否享受赚钱的过程是一种主观指标。
当我意识到我需要自己承担经济责任之后,我的一个变化就是,我总是会从赚钱的功利角度去观察别人,而不再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角度。我看到集市热闹的摊贩,不再觉得趣味盎然,更多的是在思考他们赚钱是不是又辛苦又不多。看到某个活动,我会思考这是否会给主办方带来经济收入。似乎一切事物在我眼里都变得与金钱密切挂钩,而一旦挂钩,我就变得焦虑和多愁善感起来了。
我总是有一种「现在再做就太迟了」。我总是忘记那句「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事实上,即使要赚钱,或者学会多渠道赚钱,现在也依然是很好的时间点。
2022年,开始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经济责任,这既是义务也是权利,意味着我有更自由、更自主的人生选择权了。别害怕,尽管出发吧。
更勇敢:为更理想的生活/职业状态做好准备
我在毕业之前,坚定地认为自己要做一个自由职业者,但我却自始至终没认真去了解自由职业者是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方式、需要做什么准备。我只是一意孤行地想,而没有认真去做好一个规划。
自由职业者,说到底也是一种职业,也是要承担相应的职业责任和压力。并且,要想成为自由职业者,或许比直接找一份工作还要难。工作好歹能有学历和专业背书,但自由职业则必须有真刀真枪的能力和积淀,能够被品牌或平台方看到并认可。我没能在大四看清这一点。
当然,现在做不到,不代表以后的我做不到。只不过我需要在以后的时间里,多一点思考,多一点专注,多一点尝试,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类型、内容、节奏。
如果我想要尽早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状态,那我就必须将这些事情视为「不得不做的工作」,逼自己一把去做。否则,我就会想大学一样脑海里千万里,现实中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最重要的是,享受这个成长和探索的过程。操之过急和贪恋结果,都不是可取之处。如果我们不能享受过程,我们肯定也无法享受结果。
更勇敢:多与人面对面沟通
严格来说,我并不是一个社恐的人。但我很少主动去认识新的朋友,我有「第一次见面尴尬症」,在线下第一次与新朋友见面的时候,我全身上下所有细胞都在尴尬地抠脚。不过,一旦我试着迈出这一步之后,一切都会变得顺畅很多。
反过来想想,即使真的发生了很尴尬的事又不会怎么样——又死不了嘛。
2022年,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勇敢地去线下认识新的朋友,去拓宽自己的社交边界,说不定就会有很多意外收获。
最后,做个快速回顾吧!
- 更自信
- 更自信:请抬头挺胸
- 更自信:我值得
- 更自信:万事初学者,保持谦逊
- 更自信:与小时候的自己对话
- 更自信:以平和心态面对厉害的人
- 更理智
- 更理智:有学历、也得努力
- 更理智:不怨过往,相信所学
- 更理智:从健身开始,追求无限进步
- 更理智:既要泛读,也要精读
- 更理智:陪伴家人
- 更勇敢
- 更勇敢:用文字向外界表达自我
- 更勇敢:开始认真拍视频
- 更勇敢:勇于承担经济责任
- 更勇敢:为更理想的生活/职业状态做好准备
- 更勇敢:多与人面对面沟通